
眼下,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期,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,部分童市镇农田由于缺水导致干涸。面对旱情,童市镇干群齐心协力,在水源调配、沟渠疏通、增水补水上持续发力,组织镇村党员干部、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,指导村民科学用水,抗旱保苗,全力提升抗旱能力,保障农业生产安全。
在童市镇义字村,支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们顶着炎炎烈日,在沟渠边安装抗旱水泵。不一会儿,汩汩清流哗哗流出,浸润着焦渴的稻谷。
义字村共有稻田1130余亩,为切实缓解旱情,守住老百姓的粮仓,义字村在抗旱工作中,坚持“先保证村民,最后灌溉村组干部农田”的原则,第一时间为村民架设抗旱抽水泵,调动挖机疏通沟渠。
义字村书记徐源流表示,自抗旱工作开展以来,全村上下凝心聚力,加大抗旱投入,得到了群众的全力支持和配合。
“天气太热,田都干掉了,没水灌溉,秧苗都要干死了。”排形村现有稻田面积1300余亩,正值一季稻的生长期,看着稻田里急等灌溉的水稻,排形村支村两委不等不靠,立即行动召开村委会,经过充分讨论,决定采用多种方式引水抗旱。
“我们村已经打了两口深水井,总投入十多万元,出水量在100方左右,加上利用抽水泵六道返水,可大大缓解我村的旱情。”排形村支部书记徐明峰说道。
东源村支村两委组织全村党员干部、村民一起上阵,对辖区内淤塞河道进行再疏浚、再清理、再检修,采取多引、多拉、多提、多蓄等措施增加抗旱用水,受益范围达6个组。
东源村村民纷纷表示:“我们老百姓也要配合村干部,有一份力出一份力,齐心协力,缓解旱情。”
截止目前,我镇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,出动抗旱劳动力1180人次、送水车辆58台次、抽水设备465套,新打机井8口,对旱情较为严重的相关村组的河道沟渠、小型水库、塘坝田排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维护升级,动员广大群众不等不靠,积极开展生产自救,保灌面积16000亩,解决饮水困难人数600人。下一阶段,将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开源节流,拓宽进水渠道,解决群众水需求。
责编:王安妮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